第469章 用人堆出准确来_四合院:大国工匠
笔趣阁 > 四合院:大国工匠 > 第469章 用人堆出准确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69章 用人堆出准确来

  第469章用人堆出准确来

  天蒙蒙亮,勉强能够视物。

  张翠张导姜辰:“小辰,可以开始了吗?”

  姜辰道:“嗯,可以!你们能看得见就可以开始了。”

  陈显农道:“稍微再等等,现在天还没亮,看不清楚,可能会导致稻穗脱落,影响产量。”

  “这么久都等了,也不急在这一时,再等会再等会。”

  姜辰暗自叹息一声:“那就再等等吧,等天大亮了再说。”

  实际上,这是陈显农实在过于谨慎了。

  稻穗结在稻谷上,还是比较紧实的。

  就是脱粒的时候,都要费点劲,哪有那么容易脱落。

  不过陈显农既然都这么说了,姜辰也不好多说什么。

  这种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又何必浪费口舌和人争论。

  你尊重他一点,他以后也会给与你尊重。

  不过周新建可不在乎这个,他哈哈大笑道:“老陈,不是我说你,你这也太小心了一些吧。”

  “谁家收个稻子,还要这么小心谨慎的。再说就算脱落了,不也还在田里吗,找人拾起来不就成了。”

  陈显农哼了一声:“你懂什么,按照小姜的说法,这些稻子是直接可以作为种子使用的。”

  “每一粒稻谷都很宝贵,万一掉地上,被人踩坏了,那都是巨大的损失。”

  然后,陈显农开始给周新建普及鸡生蛋,蛋生鸡的理论。

  周新建听得是目瞪口呆:“还可以这样算的?”

  “按照你这么算,一粒稻谷就是全世界的口粮。”

  陈显农仿佛没有听懂周新建话里的取笑之意:“理论上来说,在无穷久之后的将来,是可以实现的。”

  理论上来说,这事还真有可能。

  但,也只能存在于理论之上。

  这时,一名身着制服的警卫上前:“姜院长,您好!”

  姜辰道:“我认得你,上次去首长那里的时候,在首长那里见过伱。”

  周新建道:“这位是首长的警卫队队长。”

  队长笑着点点头:“姜院长记性真好!首长说了,如果这稻谷的产量超过每亩一千五百斤,他们就会将这个稻种命名为姜辰1号。”

  “后续在这个稻种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更高产的稻种,分别叫做姜辰2号,姜辰3号.”

  作为首长的警卫,他很注意自己的立场。

  除了姜辰,很少和其他人沟通。

  姜辰一愣:“这,用不着吧,就叫超级稻什么的就成。”

  他就想不明白了,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用他的名字来取名。

  难道姜辰这两個字,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吗?

  周新建哈哈一笑:“小姜啊,我觉得挺好。每一个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同志,都应该被铭记。”

  “所以这件事情上,你就不用客气了。”

  姜辰毕竟是工业体系的人,一个搞工业的,在农业体系青史留名,周新建当然高兴啦。

  队长点点头:“是的,首长也是这个意思。”

  陈显农的脸色有些复杂。

  他知道首长这么做,其实还有敲打他们农业部的意思,这件事谁的功劳最大,上面早已知道,奉劝农业部的其他人员少在这上面动什么歪脑子。

  陈显农倒不会有什么歪心思。

  但刚刚周新建已经这么得意了,这要是再用姜辰的名字为这种稻子命名,那周新建不得蹬鼻子上脸,把农业部的尊严踩在脚下反复践踏。

  姜辰沉默半晌:“也行吧,不过是个代号的问题,我太矫情,反而不合适。”

  “我都听上面的意思。”

  至于一亩产量能不能大到1500斤,不仅姜辰不担心,就是陈显农心里也很肯定。

  毕竟试验田就在这里,他们农业部可是从一开始就关注到现在的。

  一亩产量能有多少,从水稻的长势和饱满程度,就能大致判断。

  又等了片刻,天终于大亮。

  陈显农这才点点头:“可以了。”

  姜辰点点头:“各位,可以开始收割了,开工吧。”

  “好!”众人答应一声,乌压压的一群人,就冲进了试验田警戒区。

  姜辰吓了一跳:“这”

  关于收割的事情,姜辰管得很少。

  因为水稻收割,本身就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,不管张翠还是张华军,都能安排好这件事。

  所以看着眼前这收割规模,姜辰有些傻眼。

  就这么多人,不说这点试验田,就是再扩大十倍,也能一天收割完。

  陈显农道:“咱们没有先进的机械,那就只有用人力填补科技的不足。”

  “多点人,尽量追求数据的准确性,减少稻种的损耗。”

  这老小子,这会也在贬低工业部门呢。

  姜辰道:“这,是人数可以弥补的吗?”

  陈显农淡淡一笑:“你看.”

  姜辰看向试验田,再次被震撼了。

  张翠和张华军,都手拿镰刀负责割水稻。

  按照农村的惯例,一个人负责割5-7列。

  一镰刀,割倒一整株水稻,然后放倒在田里。

  后面自然会有人收集到一起,然后用人力机械脱粒。

  但今天,整个操作流程完全发生了变化。

  他们一镰刀,割下一株水稻,后面立刻有人伸手小心的从他们手里接过这株水稻。

  然后,小心的将水稻放在一张铺开的布匹上。

  整个过程,都很小心,生怕有稻谷脱落。

  同时,他们也会仔细的观察地面,如果有脱落的稻谷,哪怕是一粒,也会捡起来放在布匹上。

  当布匹上的水稻有一定量的时候,就会有人将布匹裹起,小心的将水稻运送到脱粒的地方。

  脱粒之后,又有人将脱下的稻谷,拿袋子装起来。

  而这些袋子,上面都是有编号和袋子重量标签的。

  脱粒完成的稻草,也有专人拿到一边,然后开始在其中仔细寻找。

  将脱粒不彻底的稻谷捋下来,同时夹杂在稻草之间的稻谷,也一粒一粒的找出来,放进袋子里。

  装满一袋,马上拿去称重。

  然后减去袋子重量,得到精准的稻谷重量,然后计数。

  参与劳动的,是军方人员。

  而负责监督全程的,分别来自农业部、秘书处和公安部门。

  整个过程,突出一个精细。

  而这个精细,就是用人堆积出来的。

  嗯,这一点确实有这个时代的特色。

  不管是产能,还是规模,都喜欢用人力去堆。

  但就结果来说,姜辰也不得不承认,这样得出的结果,确实很精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8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8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